:第 55 章 去留無意

嘉慶四年(1799年)正月初三日,和坤府。

放下手中的那塊錦帛,和坤深深地嘆了口氣。果然不出自己所料,這是一道赦罪诏書,将他所犯的一切罪過全部赦免,削職為民,永不錄用。

他——最終還是沒有放下對她的執念。

自己還是輸了。不是輸給了天意,而是輸給了他。

沉思半晌,終是釋懷地一笑。不錯,自己确實輸了,可這鬼老天畢竟也沒有贏。未來的生生世世,誰也無法預料他們的命運将會如何,但可以肯定的是,她絕不會再讓他一次次地為了她而痛不欲生。

書房的門忽然被猛地推開,驚惶失措的劉全跑了進來,“老爺,宮裏剛傳來消息,太上皇駕崩了!”

默默點了點頭,揮手讓劉全退了出去。

他拿起桌上的那道遺诏,若有所思地笑了笑,将它放入火盆中燒掉了。

嘉慶四年(公元1799年)正月初九日,和坤被革職下獄。

嘉慶皇帝下旨,命儀親王永璇、成親王永瑆負責查抄和坤家産,并會同審訊。

抄家的結果可想而知,僅金、銀、土地、房屋、店鋪等可估價的財産折合成白銀就在一千萬兩以上,其它諸如珠寶、字畫等無法估價的財産更是不計其數。

審訊過程也進行得出人意料的順利,和坤沒有為自己的行為做出任何辯解,始終只是自稱“有罪”。

正月十三日,嘉慶皇帝宣布和坤二十條大罪。

正月十八日,廷議淩遲。

和坤萬萬沒有想到嘉慶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自己的面前。在潮濕陰冷的牢中關了幾日,他的腿疾發作得更加厲害,吃力地跪倒給皇上叩頭行禮後,膝蓋處突起一陣鑽心的疼痛,令他再也無法站起身來。

擡手用衣袖拭去額上的冷汗,他無奈地一笑,索性坐倒在冰冷的石板地上。

嘉慶冷冷地看着和坤的窘況,心中卻未曾感到絲毫的快意。這些日以來,有件事一直盤踞在他心頭,令他終日寝食難安,今日實在忍不住了,來大牢中要向和坤問個明白。

“和坤,你可知道今日廷議的結果?”

和坤搖了搖頭,臉上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。

見他這種無禮的态度,嘉慶目光一冷,恨聲道:“朕最恨你這種目中無人的做派!以前朕是礙于太上皇寵信你,不得不對你容忍幾分,如今朕已是名符其實的皇帝,而你也已成了階下之囚,你以為朕還會繼續容忍你下去嗎?”

和坤擡起頭來,認真看了看嘉慶面上的表情,不由失望地搖了搖頭,心裏暗自道:“看他這幾年謹言慎行,隐忍不發,而一待太上皇去了,幾日之內便将我連帶同黨盡皆捉拿下獄,殺伐決斷,雷厲風行,還以為歷經磨練後,他已具備了成為不遜其父的英明君主的實力。可今日看他的言行舉止,與十年前和孝公主成婚之日他對我那副咬牙切齒的情狀比起來,簡直沒有半分進步!”

嘉慶當然不知和坤心中正在如何腹诽他,但只看他眼中露出的那絲輕蔑,就已令他怒火中燒。這麽多年了,他看自己的目光中永遠帶着這種令人自慚形穢的輕蔑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,自己将他恨之入骨,總希望有朝一日能将他千刀萬剮、挫骨揚灰,讓他和他那盛氣淩人的眼神在世間永遠地徹底消失!

這一日終于就要到了,終于能夠看到他匍匐于自己面前,生殺予奪的大權已被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。可是,就是在這種成敗已成定局的情形之下,在他已經身陷囹圄的可悲境地,他竟然還敢用那種該死的目光來看自己!

猛然攥緊了手心,竭力抑制住因憤怒而失控發抖的身體,嘉慶不帶絲毫感情地道:“廷議的結果是淩遲,明日朕就要将你千刀萬剮。”

和坤聞言倒是愣了一下,面上的神情凝重起來。自己若被判了極刑,那對自己家眷的刑罰也不會輕了,嘉慶會不會狠下心來殺了豐紳殷德?

緩緩閉上眼睛,他竭力使自己紛亂的心緒平定下來。自己現在是關心則亂,既然一切已成定局,擔心着急都是無用。從一開始走上這條路起,不是已經想到過最壞的結果了嗎?今生欠了這許多人的,來生自會一一償還。

見和坤聽到“淩遲”一詞後,面上的表情起了變化,嘉慶不禁心中一喜,果然,再強勢的人在聽到那種非人的酷刑時都會心生畏懼。如此甚好,只要你知道害怕,就說明你有弱點,那麽我的目的就容易達到了。

“你的手中不是有太上皇帝的赦罪诏書嗎?為什麽此時不拿出來保命?”嘉慶故作不屑地道。

和坤立刻明白嘉慶的真實意圖了,他是來與自己做交易的,用自己手中的先皇遺诏換取減輕刑罰。原來他也知道遺诏的事情,應該是太上皇告訴他的。

可以想見當初嘉慶得知這件事時那副憤怒欲狂的樣子,唉,太上皇實在是太過任性妄為了,給自己的兒子出了如此大的一個難題。

此時和坤倒真是有些同情起嘉慶的難處來。他本來心心念念地要将自己置于死地,卻苦于一直無法做到。做皇子時,前面有皇上擋着,做了皇上,前面有太上皇擋着,如今太上皇沒了,卻忽然冒出這道惱人的遺诏來,讓他左右為難、痛快不得。

和坤猜測,他應該有過将遺诏從自己手中秘密奪走的想法,所以才會派他的兩個兄弟去抄自己的家,因為他很清楚那兩個王爺殺自己的心一點兒也不比他本人少。可惜天不遂人願,他們費盡心機還是沒能找到遺诏。

他應該也想過不顧一切地先殺了自己再說,可又怕那道遺诏如懸在他頭上的寶劍,不知何時會突然掉落下來,讓他在天下人面前徹底地陷入尴尬難堪的境地。

一旦那道遺诏被公之于衆,無論那時他殺不殺自己,都無法向天下人交待。因為他已公布了自己的二十條大罪,無論其中任何一條都足以讓自己掉腦袋。可就是如此罪大惡極之徒,被太上皇一道遺诏就輕易地免了罪,這讓嘉慶皇帝如何向天下人解釋?是說太上皇老糊塗不分是非,還是說他嘉慶是昏君亂入人罪?

和坤微微一嘆,搖頭道:“皇上錯了,根本沒有什麽赦罪诏書,皇上的阿瑪是一位聖主明君。”

嘉慶驚疑不定地看了眼和坤,心中暗自琢磨:“難道是我當時看錯了?皇阿瑪在養心殿中交給他的東西并不是什麽保命的遺诏?但是皇阿瑪臨去前确曾叮囑過我,要我留下和坤的性命,并提及曾賜給過他一份赦罪诏書啊。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事,那道皇阿瑪口中的遺诏去了哪裏?不對,和坤一定是在騙我!他明知難逃一死,所以鐵了心要讓我在世人面前顏面盡失。”

“和坤,到了此時,你還賊心不死地繼續欺瞞朕嗎?你以為将遺诏公之于衆,就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嗎?你是聰明人,應該清楚,即使這遺诏幫你逃過了今日,可以後呢?朕若想殺你,随時随地都能辦到。若你現在交出遺诏,朕可以答應你,只殺你一人,絕不罪及你的全家。”

作為一個君主,對一個罪大惡極的奴才許下如此承諾,嘉慶認為自己已經屈尊降貴到無以複加的地步了。令他沒有想到的是,自己這番言辭懇切的話竟然絲毫也沒有打動和坤!

和坤就那麽靜靜地跪坐在那裏,面上的神情似在回憶,迷惘中又帶着幾分傷感,不過顯而易見的是,他對嘉慶的話完全地充耳未聞。

此時的和坤,竟忽然間想起了江南的那片竹舍,那個他為自己精心建造的只屬于他們兩個人的地方。當他将那道遺诏交到自己手中時,目光似乎穿越了重重宮殿,投向了遙遠的南方……

微微一笑,和坤艱難地重新跪立起身形,伏地叩首道:“奴才甘願領罪,只懇請皇上能法外施恩,給奴才的家眷留一條生路。”

嘉慶皇帝回到宮中,在他的皇阿瑪最後呆過的養心殿中徘徊良久,終于下了一道賜死和坤的旨意。

一代貪官和坤,于嘉慶四年正月十八日在獄中懸梁自盡,結束了其跌宕起伏的一生,卻給後世留下了許多未解之謎。其中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他死前寫下的一首絕命詩:

“五十年來夢幻真,今朝撒手謝紅塵。他日水泛含龍日,認取香煙是後身。”

今生篇 念忘之間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相關文章